人類圖的內在權威,是有多重性,一個人能量中心著色越多,會有各種內在權威的指引

人類圖的內在權威,是有多重性,一個人能量中心著色越多,會有各種內在權威的指引

6/1/2021 1:38:23 AM

薦骨權威、脾直覺權威、G中心權威,從「去制約之旅作者」例子區分,在教學時,談到薦骨回應,說到薦骨中心即是臍輪/性輪/本我輪,來自英文sacral chakra的中文翻譯成薦骨中心。

而薦骨中心能量是一種體驗模式,如習慣、經歷、當下體驗。

比如躺在床上的舒服體驗,讓生產者即使醒了也賴床到最後一秒,一直躺在床上,有一股癮力讓自己不下床。

薦骨/臍輪,就是這股癮力。

比如看書便一直看下去,玩樂便一直玩下去,看電視便一直看下去。

薦骨動力讓人一直把當下體驗延續不停。

所以當工作時才會一直想做下去,不是因為工作狂,亦不是因為生產者來生產,只是被當下體驗帶著走難以停下。

薦骨中心,若從脈輪系統中會理解到,對應水屬性,連結情緒體,內在慾望的體驗方式,每一個閘門只是一種持續體驗當下的方式,讓自己一直體驗,不想停下。

薦骨中心的體驗,是中立,非二元性,更非黑白對錯。

例子: 一人說「蛋糕好食嗎?」這個好,是二元的「好與不好」,是太陽輪脾中心的即時二元反應。

但薦骨的反應會是「蛋糕好香、甜、軟、滑」會形容出實際的體驗,而這形容的體驗,人聽到也即時被觸發想起那體驗。

比如我說「好味」,你無感覺。

我說「好甜!」,你即時被甜字引發甜的體驗。

這就是薦骨體驗。

所以,薦骨回應,並非那「非黑即白的問題」,不是問要與不要便會有薦骨回應。

當人一直問「對錯!好壞!問身心要不要!」那直接來的反應,脾中心直覺。

而非薦骨回應。

薦骨回應是這樣: 當心有事情想做,心裡會一直渴望,即使頭腦不准,心也一直想起、記掛,恨不得好想要,有些會身痕、身體會跳動、心裡有股好魔力推自己去體驗它,最後頭腦無法抵抗,便成全自己。

例子: 一位朋友想買iphone, 要1萬元,頭腦說太貴不准。

不捨得買。

說應該用在有用的地方。

薦骨回應: 這人心裡不斷重複渴望要Iphone. 久不久想起,又常常上網查看Iphone, 頭腦說不,自己心裡不斷找合理理由說服自己要買,甚至常常去apple store看iphone, 試用它,每次都捨不得離開,口中自然說「好想要好想要」。

最後,自己頭腦敵不過內心誘惑,決定買這Iphone回來。

這是薦骨回應的真實例子。

我的教學及諮詢中,9成9生產者有繼驗過。

然後說「原來這是薦骨回應,我明白了。」 什麼是生產者的挫敗? 用剛才iphone例子: 這人最後決定用10000元萬iphone, 很興奮地走到apple store. 但可是他太遲決定,iphone已賣完無貨。

他明明心裡決定買,但因錯過機會做不到,就會出現挫敗的體驗(早知自己一早買了)。

同一例子,如生產者想轉工作但不敢離職。

生產者想去旅行但不捨得。

他們便常常把事情常說,但自己不敢行動。

最後錯過了,自己又說「早知我一早做了」 同學問: 但去制約之旅作者mary ann真的有聽到聲音,跟著他的薦骨回應而行。

我回應: 這樣區分, 看mary ann的圖,有薦骨中心,有脾中心,有G中心,他自己本身就是有3個內在權威。

透過問是非對錯及要與不要的問題,答案是來自脾中心直覺。

很多脾中心著色的所有類型都會有脾直覺。

身體反應較快。

直接便知到對錯真假、要或是不要。

用身體做測驗快準確決定是與非。

而Mary Ann有閘門57/44,她的脾中心權威更強烈及準確。

若留意他的故事,便會發現他有些所謂薦骨回應,其實是脾中心直覺。

Ra uru hu是薦骨空白,體驗不到那恨不要、心掛掛很渴望的體驗,但Ra有57-10,又有41,便收到薦骨聲音這樣的理解。

而亞洲權威作家,又正正有34-57,又是同時有脾直覺權威及薦骨回應體驗。

所以用薦骨問答方法當然會有回應,只是回應來自薦骨還是脾中心? 而從身體、醫學所示,脊椎神經的即時反應,是二元正負的脈衝反應,這是脾中心的直覺反應。

而薦骨/臍輪的回應及體驗,是由很多個脈衝反應同時整合出來。

比脾中心皀非黑即白更豐富及強烈,體驗更持續。

用電腦角度,脾直覺反應快狠準,來自訊息簡單直接,二進位的1bit, 不用運算便即時反射反應。

而臍輪薦骨回應,如128bit/256bit的組合成訊號,反應更大更持續不停。

而128bit組合成更豐富多元化體驗,而非「正負黑白」反應。

再看Mary Ann圖。

她有7-31通道。

閘門7,G中心的內在權威。

感應快,一看便明白。

對感應的訊息,知道了便知道了,明白便明白,但無法解釋為何知道,亦無法解釋事情的細節。

例如: 有人G中心透過閘門7感應,知道要明天坐長榮機去台北再落高雄。

別人問為什麼? 這人:自己卻說不出為什麼,但是心裡知道這樣是對。

適合自己。

別人問:但為什麼不直飛到高雄?要花一程高鐵? G中心說: 不知怎樣說,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只知道是要這樣,最適合。

但不能解釋。

結果這人在先飛到台北,再在轉坐高鐵到高雄前,發現桃園華泰outlet有家店找到他想買的armani西裝,而且只是2折。

只有那一天才有這優惠。

從「去制約之旅」中,會看到有些內在權威,帶來的奇蹟,就是G中心的作用。

只是官方認定生產者只有情緒或薦骨權威,很多人才把自己其他權威都當作了薦骨權威的指引。

到我們在解讀及教區分內在權威感覺,很多人才發現各權威的不同反應。

我自己也有G中心、脾中心、薦骨權威。

薦骨權威帶領我開店寫書說故事。

脾直覺讓我很多時遇到很準確時間,尤其閘門44。

及讓我遇到問題前先學習了應變能力,閘門48。

G中心權威,閘門7常給我很多直接理解,及靈性諮詢的感應及很多奇蹟。

很多本來不知為什麼但感到要去做的事,結果都帶來好運及讓我更明白一切,及從途中遇上貴人。

若我不是跟著G中心權威,我現在還只是一位寫字樓文職主管。

還有,我每篇文章也詳盡,是來自閘門23及閘33的經驗與文字同化,越寫越多內容。

寫完才明白一切。

進一步學習人類圖..


關於作者,鍾老師及高階人類圖

來自2014年,由鍾一弘透過自身經歴實踐,以原有人類圖架構,重新以卡巴拉、易經、七輪、占星及心理學多個派系知識,以生命覺醒、及信念創造實相的原則,重新編釋出的生命全息統統。

在高階人類圖的前題,生命並不是被設計而來,人的意識覺醒比原有命運定局無限大。 以NLP的觀念,人的內在充滿資源,只是被限制性主觀信念系統綁定,而看不見局限以外的可能性。 人稱「當局者迷」。

高階人類圖系統,可以從七輪、易經的閘門模式,了解自我意識思維如何被限制,認出自身七輪的流動方式,覺知思想正存在於那個能量中心的作用,幫助自我覺知轉換心態思維,改變對環境的回應。

始創人,鍾一弘生先,源自2018年在金融機構任職文職及電腦工作,其後進入財務及會計行業,10多多年為各公司提供會計工作。 在2005年,透過塔羅牌進入靈性諮詢領域,由自助解決自己問題,延伸延服務他人。

在接觸人類圖前,鍾老師已經取得心理諮詢工作證書、催眠、NLP、藝術治療、靈氣REIKI、教練學、易經、輔導學等多個證書,在正職以外替人解決問題,啟導人擴展思維看見限制以外的其他觀點,轉化事情。

2014年,接觸類圖,發現人類圖內容,清楚描術自己過去人生的盲點,尤其對事業及金錢的模式。在進一步深入了解人類圖的易經內容,深深被當頭棒喝,覺醒自己如何被當中易經卦象綁定人生模式。
也因鍾老師在接觸人類圖前,已有多套工具幫自己與他人轉變狀況,加上修讀佛理、賽斯,及量子訊息,也明白萬物唯心造,自己成功把人類圖帶來的生命模式框架拆除。
因為人類圖,覺醒生命力量,鍾老師離開10多年的財務會計主管工作,朝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而生活。
自由2014年起,不在為金錢而工作,每天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學習更多身心靈治療的工具,整合生命覺醒的知識。

在這近9年間,鍾老師除了以人類圖協助個案覺醒生活,轉化盲點,離開無形的磁場制約。
鍾老師還學會AccessBar、SuperR系統、量子訊息場、巴夏、八字、倫理系統排列。
透過身心靈醫學觀點,從人類圖案例中,對應出多種身體問題的成因,也從靈性知識找到轉化方式。

在2019年,鍾老師把原有的人類圖知識,創立為高階人類圖,除原有的人類圖架溝,有關生命引用身心靈的角度分析人類圖反映的訊息,幫助人突破模式,改善身心及人生。

在2020年,鍾老師開發現有的人類圖出圖系統,使用電腦系統,運算出起過1500萬數據,創立此平台的出圖系統,同時升級人類圖分析報告的內容。

直至現在,已有過10萬人使用本系統的人類圖繪製人類圖,同時取得人類圖報告。

近期文章

人類圖內在權威 薦骨中心發出 好想好想好想要


薦骨內在權威
臍輪-薦骨內在權威,亦即是所謂生產者的等待回應的內在回應反應。

薦骨回應帶來的是自我內心的渴望期待「好想好想好想要」的體驗。


一般人類圖師會教人以封閉式問題提問自己,讓自己直接回答「對、錯」「要、不要」「好、不好」,然而這些快速練習的回應反應,其實是來自脾中心的直覺反應。

當中只有答案。

而薦骨回應,比這種直覺反應,來得更強烈。

比如,薦骨回應想要吃橙,內在不只回應你「要」,你會有吃橙的體驗、味道的感覺、橙的香、甜,過去的經驗,都會一起回來,便你更渴望想要做那事情。

即使自己當下有其他理由不吃,過了一段時間,內心又會把「想吃橙」的體驗湧上來,不斷來給你回應,直到你最後真的「吃橙」了。



薦骨中心的正面回應:好想好想好想要

當有事情由內在決定想做,不管自己的思想怎樣決定,自己的心裡會一直提示自己好想做好想做,每次被頭腦拒絕不做,過一段心裡又會想到這些事情,最後無法抵抗心裡的渴望而行動了。



例如,薦骨回應要以1萬元買1部手機,頭腦拒絕認為太貴不值得。

薦骨回應會讓自己再次想要好想要好想要那部手機,每次想到,又被頭腦再次反對。


薦骨又再次激發自己好想買,誘惑自己上網上看那部手機,或走到店中看看這手機,甚至常常到店中試用這手機,薦骨回應會以任何方式讓自己走進這手機的體驗,最後頭腦敵不過薦骨回應的誘惑,便買了這手機回來。



薦骨的制約回應:
若是頭腦因為理由或恐懼迫使自己做應該做的事,但內心卻不想做。

薦骨會以相反方式回應。



每當自己要面對不想做的事情,會感到抗拒、辛苦難受,會自然想到有別的事要先做,讓自己有借口離去,不需面對那些事情。



若到最後一刻無法逃避,薦骨回應會散發「疲累」的體驗,及讓自己分心到別的事上,薦骨回應會以各種方式讓自己離開不想面對的事情。



若發現自己正在面對一些不想處理的事情,請堅決把事情找人幫忙處理,如與人以互相為對方服務的方式交換,或付錢請人幫忙,或給他人想要的價值讓他人為自己解決自己抗拒的事情。



不要強怕自己去面對那些理性認為應該的事,除非自己找到更大的價值讓自己由抗拒的體驗轉化為期待的體驗。



心裡想做的事,若不斷重複在心裡出現,不要拒絕自己,讓自己去體驗它,過後便會明白,及遇上更多相同的際遇。

好運自然來。



若面對不想做的事,不要強迫自己,把事情交與他做,找別人幫助,與人交換服務或給他們想要的資源為自己辦事,這才是出路。



若以理性強怕自己,便會不斷重複這些習慣,不斷吸引更多自己不想處理的事情來到自己的際遇中,這就是生產者的體驗持續吸引相同體驗的人生模式。


相關文章

me


me

進一步學習人類圖..


人類圖文章目録

536 Posts



























































































































































































































































































































































































































































































































































限時優惠
了解更多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一切內容之陳述並非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心理或身理之疾病。文章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不等同醫生意見。本網站內容並未提供亦不等同法定認可之醫療、健康、心理輔諮詢等全面資訊或專業意見。有關心理健康及醫療問題,請諮詢你的法定認可醫生或法定認可心理諮詢專業。如因進入或使用本網站提供之任何內容而招致任何損失或損害,我們不會就任何陳述、使用或誤用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