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圖問答 - 找你適合的MENTOR

人類圖問答 - 找你適合的MENTOR

10/31/2022 2:43:46 AM

1. 什麼是「Mentor」? 一位好的 Mentor 代表著他擁有比我們更高的智慧,而這些智慧是來自於他豐富的「知識」與「歷練」。

更確切來說,Mentor 是在某一個領域當中擁有可觀的成就,是一位比自己更有經驗的前輩。

因此,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的職場Mentor,向他學習特定領域的知識,突破正困住自己的職場瓶頸。

當我們向一位 Mentor 學習,這樣的關係就是「師徒關係」。

而一段好的師徒關係是什麼樣子呢?比起 GPS,一位 Mentor 更像是「北極星」。

他給我們一個清楚的目標,讓我們自己找出達成目標的路徑,而非為我們規劃好每一條路徑,奪走我們從挫折中思考,獲取經驗及教訓的機會。

2. 如何分辨誰是好 Mentor? 一位真正能幫助自己的 Mentor 相當難尋,而「給予嘗試的空間」、「避免自己成為真理」,以及「給予好問題而非標準答案」,能簡單判斷對方是否能幫助我們突破瓶頸。

首先,好的 Mentor 不會奪走我們從失敗中學習的機會。

相反地,他們知道挫折才是最好的老師。

因此,可以試著觀察這位 Mentor 是否過度保護我們,不給予我們自由嘗試的空間。

另外,我們必須了解一件事:每個人的知識都是有限的。

換句話說,好的 Mentor 只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上給予指引,而非試圖在每個領域上給予意見。

他們了解自己擅長的地方,也了解自己知識的有限,因此能夠分辨哪些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建議。

最後,比起給予標準答案,好的 Mentor 更喜歡給我們「好的問題」。

這些問題能幫助我們思考,發現自己所忽略的盲點,引導我們自己找出解決的方法。

3. 先問自己:「準備好接受指導了嗎?」  我們必須了解,師徒關係就像「雙向道」,再好的 Mentor 若沒有好的學生,這段師徒關係也很難有好的成效。

如果我們已經了解師徒關係能來的好處,那麼下一步應該思考:「我準備好接受指導了嗎?」 首先,學習將自己「歸零」。

或許我們在職場已經有了一番成就,但是過去讓我們獲得成功的經驗與方法,並不一定適用於未來所面對的挑戰。

在接受 Mentor 指導前,先將自己的舊有思維放下,才能學習用新的觀點、新的方法來突破瓶頸。

  此外,我們必須學習「接受批評」。

確實,沒有人喜歡被批評,或者被告知應該怎麼做。

不過,我們應該了解 Mentor 的批評並非針對個人,而是為了驅使自己更接近先前所設下的目標。

舉例來說,每個運動員都明白,當教練對他們大吼大叫時,大多是為了讓團隊更有士氣,而非教練真的討厭這群人。

4. 「師徒關係」該如何開始? 首先,「定期會議」是建立師徒關係的第一個步驟。

我們可以與 Mentor 約定好每週一次固定聚餐,在這段大約一小時的聚餐時間內,談談過去一週做了哪些努力,以及未來一週應該如何調整個人規劃。

當然,會議形式也可能是透過網路進行的遠端線上會議,或甚至只是定期的訊息往來。

無論如何,信守承諾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旦約定好固定的會議時間,便應排除萬難參與。

此外,師徒關係應該要有「明確的時限」,例如:三個月或是半年。

一旦有了明確的時限,我們會更珍惜這段期間,思考自己到底要在這段期間向 Mentor 學習什麼,而 Mentor 也能更聚焦於我們最急需突破的瓶頸與難題。

最後,在與 Mentor 的第一次會議中,我們應該為這段師徒關係設下「明確的目標」。

我們可以試著與 Mentor 談談自己所面臨的瓶頸,並且先提出幾個解決方法與應對策略。

接著,聽聽 Mentor 給我們的意見,最後一起為這段師徒關係設下清楚而明確的目標。

進一步學習人類圖..


關於作者,鍾老師及高階人類圖

來自2014年,由鍾一弘透過自身經歴實踐,以原有人類圖架構,重新以卡巴拉、易經、七輪、占星及心理學多個派系知識,以生命覺醒、及信念創造實相的原則,重新編釋出的生命全息統統。

在高階人類圖的前題,生命並不是被設計而來,人的意識覺醒比原有命運定局無限大。 以NLP的觀念,人的內在充滿資源,只是被限制性主觀信念系統綁定,而看不見局限以外的可能性。 人稱「當局者迷」。

高階人類圖系統,可以從七輪、易經的閘門模式,了解自我意識思維如何被限制,認出自身七輪的流動方式,覺知思想正存在於那個能量中心的作用,幫助自我覺知轉換心態思維,改變對環境的回應。

始創人,鍾一弘生先,源自2018年在金融機構任職文職及電腦工作,其後進入財務及會計行業,10多多年為各公司提供會計工作。 在2005年,透過塔羅牌進入靈性諮詢領域,由自助解決自己問題,延伸延服務他人。

在接觸人類圖前,鍾老師已經取得心理諮詢工作證書、催眠、NLP、藝術治療、靈氣REIKI、教練學、易經、輔導學等多個證書,在正職以外替人解決問題,啟導人擴展思維看見限制以外的其他觀點,轉化事情。

2014年,接觸類圖,發現人類圖內容,清楚描術自己過去人生的盲點,尤其對事業及金錢的模式。在進一步深入了解人類圖的易經內容,深深被當頭棒喝,覺醒自己如何被當中易經卦象綁定人生模式。
也因鍾老師在接觸人類圖前,已有多套工具幫自己與他人轉變狀況,加上修讀佛理、賽斯,及量子訊息,也明白萬物唯心造,自己成功把人類圖帶來的生命模式框架拆除。
因為人類圖,覺醒生命力量,鍾老師離開10多年的財務會計主管工作,朝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而生活。
自由2014年起,不在為金錢而工作,每天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學習更多身心靈治療的工具,整合生命覺醒的知識。

在這近9年間,鍾老師除了以人類圖協助個案覺醒生活,轉化盲點,離開無形的磁場制約。
鍾老師還學會AccessBar、SuperR系統、量子訊息場、巴夏、八字、倫理系統排列。
透過身心靈醫學觀點,從人類圖案例中,對應出多種身體問題的成因,也從靈性知識找到轉化方式。

在2019年,鍾老師把原有的人類圖知識,創立為高階人類圖,除原有的人類圖架溝,有關生命引用身心靈的角度分析人類圖反映的訊息,幫助人突破模式,改善身心及人生。

在2020年,鍾老師開發現有的人類圖出圖系統,使用電腦系統,運算出起過1500萬數據,創立此平台的出圖系統,同時升級人類圖分析報告的內容。

直至現在,已有過10萬人使用本系統的人類圖繪製人類圖,同時取得人類圖報告。

近期文章

人類圖被遺忘的九大能量中心全著色全定義的類型。


人類圖主流會說「九個能量中心全著色」是最完滿。


有些分析師還說他們是最後一世,不再輪迴。



這是來自主流人類圖解讀,認為著色中心固定及有顯響力,以為空的中心受人影響,𣎴完整。



這觀念是不能盡信。



在實際案例中,會發現:
越多能量中心著色,越易執著、複雜化、易困在自己狀態中,花轉換。


更容易因「我以為」而陷入其中,他人叫不醒。



因為著色中心,會直困在內在自己體驗中,但同時著色中心也一直被外在訊息影響放大而自己不知。



全著色的人,是最複雜,也被主流人類圖解讀忽略的類型。



有空白中心的人,會因為空白中心影響而回到空白停頓,也容易注意到外在狀況而直接回應與反射。


越多空白中心,反應了轉換速度更快,也更易放下事情。



而全著色中心,想像:
同一時間
頂輪的求知質疑
眉心輪的困惑求理解
喉輪的構想
G中心感受
意志中心的執著結果
薦骨的經驗
脾中心的危機感
情緒中心的煩亂不安
根中心的壓力

9個著色中心共同向自己產生反應,
會怎樣?

如同開會九個部門在爭吵理論,遲遲也未有決定。



若一件事,被根中心壓力影響
其他8個能量中心或以根中心動機開始作出應變行動。



若G中心作出反應,帶動另外8個中心的反應又完全不同。



如一個天一個地。



所以
全著色的一類型
更要懂得自己九個能量中心的作用
自己如何被各能量中心影響反應及心態

只有靠自己安定意識,從中分辨各內在反應,才能成出分析及決定。



因為一但全著色的人認定了事情,別人是較難以改變他們觀點。



只有自靠自己一念覺察,回到觀自己,就會看通一切。



相關文章

人類圖 破解老好人性格,學會覺醒說不


閘門13、19、27、29

無思考便答應人

老好人表現

如果我們長期習慣「未經了解」便答應人,心不想快會答應人。



第一
別人不會重視自己選擇

第二
別人會俸旨想到「你一定答好」而「不問你意願」便「要你服從」。



當自己習慣向人說「好吧。」

若自己想「不接受」時,他們可會未問清楚便反向你說「我預定了你一份了,你次次也說好,怎知你今次不想...」

利益、責任、問題、禍害,都可隨時被他人拉進去。



而老好人的委屈受氣

會不自覺地對家人或下屬、勢力較弱的人反彈,變得惡、小事挑剔爭執。



也可形成微笑抑鬱症。



去制約:

改口說「等一等、遲些覆」
自己冷靜了解後才向回應心裡意願。



想拒絕時堅定拒絕..

忌先答應人後,給人黑面委屈無奈的態度,這樣只會更差。



先小人後君子

是突破這些閘門的心法。



正乾卡
這卡力量 使人更有力量與勇氣拒絕不接受的事。


減少自我投射別人不喜歡的「主觀感覺」。

進一步學習人類圖..


人類圖文章目録

533 Posts
























































































































































































































































































































































































































































































































































限時優惠
了解更多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一切內容之陳述並非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心理或身理之疾病。文章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不等同醫生意見。本網站內容並未提供亦不等同法定認可之醫療、健康、心理輔諮詢等全面資訊或專業意見。有關心理健康及醫療問題,請諮詢你的法定認可醫生或法定認可心理諮詢專業。如因進入或使用本網站提供之任何內容而招致任何損失或損害,我們不會就任何陳述、使用或誤用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