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路由你的心指引。你的路,不是輪迴交叉,更不是其他人透過輪回交叉的解讀而來。

你的路由你的心指引。你的路,不是輪迴交叉,更不是其他人透過輪回交叉的解讀而來。

4/6/2020 2:23:19 PM

道德經有說「道可道,非常道」道,你的路,是有,但無法由別人去演說,因為,任何一人去說,也成為他自己思考表達的主觀角度,而經對於「道」的說法變質了。

更何況,如果你覺得太陽星座的說準對你來說不準確,就更加不要相信輪迴交叉是你的人生使命好了。

一個人,年紀越大,太陽星座的傾向越少。

因為自己人生經驗知識都多弓,使自己不會再從太陽制約的模式自然反應,所謂經一事長一智,人生越來越多經驗,越來越多智慧。

如同我在解讀人類圖,常有出現的實例。

解讀一些20-30歲的人事,會覺得非常準,常常在通道及閘門的模式中,未能轉化。

解讀一些30-50歲的人,開始有很多人回應「我以前是這樣,不過慢慢變了」。

解讀50-70歲的人,很多人會明白「你解說的是我少年時,現在我都改變了,好少有這些事發生了。」 有很多人,年紀越大,越少被太陽閘門的影響力制約。

因為他們從生命中不同的經驗,慢慢明白智慧,回到自己的心,自在而活,不在被太陽的閘門制約。

更不要他們的輪回交叉是人生使命好了。

再補充一點,輪迴交叉,來自太陽閘門,加上地球閘門的制約,而占星是沒有地球閘門,地球閘門是來自易經錯卦陰陽對調而來,如同占星的太陽180度相的位置,反映人站立的位置。

你面向東,就站在西面,你向南便坐北。

但,這不代表你的人生使命,只是你現在站立的坐向,你可以改變的。

而在中國氣功,三脈七輪,其他有關脈輪系統,或OHSHO也有說,人的靈魂,在臍輪,昆達里尼,或丹田,當修練到丹田的能量衝上眉心輪,便會開啟天眼。

對應人類圖,靈魂,在薦骨中心的內在力量中。

但,輪迴交叉,只是太陽閘門的不斷自然反應及觀點角度,又怎會是靈魂方向? 有人太陽在63, 以頂輪壓力的提問來思考小心慬慎及猜疑。

有人太陽在2, G中心的隨意無所謂 有人太陽在底輪54, 恐懼不足而不斷追求。

有人太陽在49, 情緒中心的煩而不斷拒絕。

這些都說是靈魂使命? 當然,人類圖分析的人向你解讀,你一定會感到好似,覺得你是這樣,你常常這樣。

不是因為他們準確說出你的靈魂使命,也不是他們準確說出你的設計,是他們說出了「你被制約而來的重複模式」所以你有共鳴。

要如何才能找回你的方向? 在人類圖中,認識你的各種閘門模式,通道模式,九個能量中心各種反應及心態。

如同你小學就要學習你身體各大器官功能一樣。

認識你的閘門,如同你小時就要學懂語言文字,才能與人溝通一樣,要懂得看、聽、講、寫。

這樣你會純熟你的生命模式,知道什麼時候,遇著什麼人事物,你會自然有什麼想法或反應,你就能駕奴你的反應,從中,你就能分辨出你的心。

分辨出你的心魔與你心裡的愛及價值方向。

從與人相處時留意到你與你世界的互動反應及事情的衍生。

你便知道怎樣扭轉,停下制約,把注意力集中在讓你快樂的事上。

一切能讓你快樂的事,也是來自你的心。

先懂得區分自己內在聲音。

進一步學習人類圖..


關於作者,鍾老師及高階人類圖

來自2014年,由鍾一弘透過自身經歴實踐,以原有人類圖架構,重新以卡巴拉、易經、七輪、占星及心理學多個派系知識,以生命覺醒、及信念創造實相的原則,重新編釋出的生命全息統統。

在高階人類圖的前題,生命並不是被設計而來,人的意識覺醒比原有命運定局無限大。 以NLP的觀念,人的內在充滿資源,只是被限制性主觀信念系統綁定,而看不見局限以外的可能性。 人稱「當局者迷」。

高階人類圖系統,可以從七輪、易經的閘門模式,了解自我意識思維如何被限制,認出自身七輪的流動方式,覺知思想正存在於那個能量中心的作用,幫助自我覺知轉換心態思維,改變對環境的回應。

始創人,鍾一弘生先,源自2018年在金融機構任職文職及電腦工作,其後進入財務及會計行業,10多多年為各公司提供會計工作。 在2005年,透過塔羅牌進入靈性諮詢領域,由自助解決自己問題,延伸延服務他人。

在接觸人類圖前,鍾老師已經取得心理諮詢工作證書、催眠、NLP、藝術治療、靈氣REIKI、教練學、易經、輔導學等多個證書,在正職以外替人解決問題,啟導人擴展思維看見限制以外的其他觀點,轉化事情。

2014年,接觸類圖,發現人類圖內容,清楚描術自己過去人生的盲點,尤其對事業及金錢的模式。在進一步深入了解人類圖的易經內容,深深被當頭棒喝,覺醒自己如何被當中易經卦象綁定人生模式。
也因鍾老師在接觸人類圖前,已有多套工具幫自己與他人轉變狀況,加上修讀佛理、賽斯,及量子訊息,也明白萬物唯心造,自己成功把人類圖帶來的生命模式框架拆除。
因為人類圖,覺醒生命力量,鍾老師離開10多年的財務會計主管工作,朝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而生活。
自由2014年起,不在為金錢而工作,每天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學習更多身心靈治療的工具,整合生命覺醒的知識。

在這近9年間,鍾老師除了以人類圖協助個案覺醒生活,轉化盲點,離開無形的磁場制約。
鍾老師還學會AccessBar、SuperR系統、量子訊息場、巴夏、八字、倫理系統排列。
透過身心靈醫學觀點,從人類圖案例中,對應出多種身體問題的成因,也從靈性知識找到轉化方式。

在2019年,鍾老師把原有的人類圖知識,創立為高階人類圖,除原有的人類圖架溝,有關生命引用身心靈的角度分析人類圖反映的訊息,幫助人突破模式,改善身心及人生。

在2020年,鍾老師開發現有的人類圖出圖系統,使用電腦系統,運算出起過1500萬數據,創立此平台的出圖系統,同時升級人類圖分析報告的內容。

直至現在,已有過10萬人使用本系統的人類圖繪製人類圖,同時取得人類圖報告。

近期文章

人類圖內在權威 薦骨中心發出 好想好想好想要


薦骨內在權威
臍輪-薦骨內在權威,亦即是所謂生產者的等待回應的內在回應反應。

薦骨回應帶來的是自我內心的渴望期待「好想好想好想要」的體驗。


一般人類圖師會教人以封閉式問題提問自己,讓自己直接回答「對、錯」「要、不要」「好、不好」,然而這些快速練習的回應反應,其實是來自脾中心的直覺反應。

當中只有答案。

而薦骨回應,比這種直覺反應,來得更強烈。

比如,薦骨回應想要吃橙,內在不只回應你「要」,你會有吃橙的體驗、味道的感覺、橙的香、甜,過去的經驗,都會一起回來,便你更渴望想要做那事情。

即使自己當下有其他理由不吃,過了一段時間,內心又會把「想吃橙」的體驗湧上來,不斷來給你回應,直到你最後真的「吃橙」了。



薦骨中心的正面回應:好想好想好想要

當有事情由內在決定想做,不管自己的思想怎樣決定,自己的心裡會一直提示自己好想做好想做,每次被頭腦拒絕不做,過一段心裡又會想到這些事情,最後無法抵抗心裡的渴望而行動了。



例如,薦骨回應要以1萬元買1部手機,頭腦拒絕認為太貴不值得。

薦骨回應會讓自己再次想要好想要好想要那部手機,每次想到,又被頭腦再次反對。


薦骨又再次激發自己好想買,誘惑自己上網上看那部手機,或走到店中看看這手機,甚至常常到店中試用這手機,薦骨回應會以任何方式讓自己走進這手機的體驗,最後頭腦敵不過薦骨回應的誘惑,便買了這手機回來。



薦骨的制約回應:
若是頭腦因為理由或恐懼迫使自己做應該做的事,但內心卻不想做。

薦骨會以相反方式回應。



每當自己要面對不想做的事情,會感到抗拒、辛苦難受,會自然想到有別的事要先做,讓自己有借口離去,不需面對那些事情。



若到最後一刻無法逃避,薦骨回應會散發「疲累」的體驗,及讓自己分心到別的事上,薦骨回應會以各種方式讓自己離開不想面對的事情。



若發現自己正在面對一些不想處理的事情,請堅決把事情找人幫忙處理,如與人以互相為對方服務的方式交換,或付錢請人幫忙,或給他人想要的價值讓他人為自己解決自己抗拒的事情。



不要強怕自己去面對那些理性認為應該的事,除非自己找到更大的價值讓自己由抗拒的體驗轉化為期待的體驗。



心裡想做的事,若不斷重複在心裡出現,不要拒絕自己,讓自己去體驗它,過後便會明白,及遇上更多相同的際遇。

好運自然來。



若面對不想做的事,不要強迫自己,把事情交與他做,找別人幫助,與人交換服務或給他們想要的資源為自己辦事,這才是出路。



若以理性強怕自己,便會不斷重複這些習慣,不斷吸引更多自己不想處理的事情來到自己的際遇中,這就是生產者的體驗持續吸引相同體驗的人生模式。


相關文章

me


me

進一步學習人類圖..


人類圖文章目録

536 Posts



























































































































































































































































































































































































































































































































































限時優惠
了解更多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一切內容之陳述並非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心理或身理之疾病。文章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不等同醫生意見。本網站內容並未提供亦不等同法定認可之醫療、健康、心理輔諮詢等全面資訊或專業意見。有關心理健康及醫療問題,請諮詢你的法定認可醫生或法定認可心理諮詢專業。如因進入或使用本網站提供之任何內容而招致任何損失或損害,我們不會就任何陳述、使用或誤用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