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容許他人成為他想所,他人讓你成為你所想,這是愛。
其他一切,都是折磨。」
這是身心靈的指引。
任何人,也已成為他所想的狀況。
覺察自己想了什麼,想法改變了,角色故事劇情都改變。
而現在人類圖後人解讀,是這樣強調:
生產者要等待回應,不能發起,否則成為not self。
投射者要等待邀請,才能減少阻礙,有話也不能主動直言。
顯示者要先告知。 不告知便Not Self 而Anger。
反映者要等28日,才等到正確選擇。
這些說話,強調「不follow 策略,就會not self。」 驅使人以「怕出錯,準確才是正確的自己。」
這其實是「愛」還是「折磨」?
為什麼不可以是
投射者也主動表達,若過於衝動時,其他人因愛而指點一句「真是你的心想要? 定一定,了解多些內心!」
生產者是否又可以被技去「去體驗你體驗, 不是你想做,也可交由他人做?」
為什麼,不可以給人更多更多不同的策略、方式去選擇?
甚至引導人找出適合他自己的方式?聽聽各人心底話,帶領人認出自己內心指引?
而不是「規定什麼類型要用什麼策略」?
什麼才是愛?
讓你喜悦、自由、愛,三合一。
因愛而感到喜悅自由。
因自由而感到喜悦與愛。
因喜悅而感到自由與愛。
任何方式,若讓你無法感到喜悅、無法自由、增加怕錯誤、怕不被愛。
都是折磨,都是制約。
聽聽你的心,總比你聽更多他人意見,可以更適合。
人類圖,覺醒人生
#人類圖
#人類設計
#human_design